业内热议国内芯片产业如何避免“燥热”?
芯片产业近年来站上了投资风口,相关项目在国内多个城市落地。近期华为事件令国人感到的“卡脖子”之痛,似乎又给本已火热的芯片浇上一桶油。但与此同时,近一年多来,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烂尾的芯片项目频频出现,让市场看到芯片行业存在的“虚热”与混乱。针对当下国内的芯片产业乱象,发改委和工信部近日相继作出回应,要求对芯片产业做好规划布局,这不仅给芯片投资降了温,也让行业有机会思考,接下来的路究竟要怎么走。
多个芯片投资项目烂尾
据商业数据公司天眼查披露,2019 年,我国新增芯片等半导体相关企业超过5.3万家,增速达33.01%,为历年。而今年3季度,我国又新增半导体企业近1.9万家。甚至不少原本和半导体毫无关联的上市公司,也纷纷加码投资该行业。这种鱼龙混杂的状况导致“一地鸡毛”。在众多烂尾的芯片投资项目中,武汉弘芯的案例是近来受业内关注的一起。这家于2017年成立的公司,号称投资额高达1280亿元,拥有“国内能生产7nm芯片的ASML高端光刻机”,还招揽台积电前高管加盟。但成立不到3年,武汉弘芯就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窘境,那台ASML高端光刻机也以5.8亿元抵押给了银行。今年7月30日,武汉市东西湖区在官网发布的《上半年东西湖区投资建设领域经济运行分析》中称,弘芯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目前,湖北省重大项目中已将武汉弘芯移除。
有媒体统计,近一年多来,分布于我国江苏、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 省的6个百亿元级半导体大项目先后停摆。2019年初,由贵州华芯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美国高通公司合资成立的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被爆已经关门。公开资料显示,华芯通成立于2016年,华芯占股 55%,高通占股45%。华芯通曾是芯片界的“明星企业”。然而,在2018年底推出ARM架构通用服务器芯片升龙4800的几个月后,华芯通的芯片之路就宣布终结。当时有分析认为,华芯通依靠高通的技术研发服务器芯片,但后来高通放弃服务器芯片业务,加上贵州的技术储备不足以支撑华芯通继续开展研发,贵州的产业基础、经济实力、人才资源也都比较有限,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导致华芯通的关闭。今年6月,拟投资金额近30亿美元、2016年建厂的南京德科玛因资金不足进入破产清算及资产移交程序。在四川成都高新区,2017年中美合作组建的格芯(成都)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也已停业,该公司曾称要建立全中国规模的12寸晶圆厂。